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岸,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12月8日,记者到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三年来,老河口市举全市之力,深入践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食品安全的战略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创新食品监管新机制,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的格局。
近年来,老河口市未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获得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
不断完善的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体系。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坚持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专班,多次召开推进会、培训会和督办会,制定《老河口市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创食工作。
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合理设置食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高效配备执法车辆、执法装备、快检设备等,确保有足够资源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形成分级管理、职责明晰、运转高效、覆盖全面的四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体系。
另外,老河口市还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权重占3%。
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老河口市聚焦源头治理,市政府和食安委各相关单位把产地环境综合治理、保障饮用水质量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强化食用农产品监管、严格定点屠宰管理、规范农贸市场管理、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等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源头上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各级各类学校、养老机构及农村食品安全等重点,开展应急演练和管理信息化系统装备建设,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实施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经营者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实现了年度监督检查全覆盖,发现的问题跟踪全整改。
与此同时,老河口市整合食品相关检验检测资源,成立市公共检测检验中心,该中心取得了CMA认证,检验能力覆盖食品41个产品、399个参数;加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监管工作需要。按照每年制订的抽检计划,老河口市按计划认真开展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农产品抽检,坚持每月第一个周五开展免费快速检测,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
老河口市严格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小餐饮许可和食品小摊贩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将食品“三小”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规范食品“三小”生产经营行为,引导食品“三小”集中生产经营,规范管理;投入500万元,建立化工路临江社区“天下第一口美食城”小型餐饮示范引导区,积极引导小餐饮进场规范经营。
此外,老河口市还开展了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如:开展了春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百日执法”行动、开展了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中小学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和非洲猪瘟防控、冷链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违规销售问题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食盐专项监督检查、网络订餐专项监督检查等。近年来,老河口市重拳打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涉食违法案件及时立案、公诉、审判,坚持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处罚到自然人,案件信息公开率达100%。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创新创优。老河口市大力开展食品品牌建设,保护和传承食品行业老字号成效明显,截至目前,该市共获得23项“二品一标”认证。
老河口市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全市53所公立学校食堂均有食品安全责任险;在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罐头、肉制品等5类产品推行强制保险的基础上,扩大强制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将食品安全风险较高、与群众生活结合紧密的饮料、糕点、粮食加工、蔬菜制品、调味品等5类产品列入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的覆盖点,在全市推行。
在餐饮业质量提升方面,全市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公示率达到100%;老河口市教育部门积极开展了学校食堂扩建改造工程,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社会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建设51家,达标42家,覆盖率82.4%。
老河口市还积极推进建成餐厨废弃物、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对病死畜禽采取集中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置,共建成病死畜禽采取集中收集点40个,全市大中型养殖场的覆盖率达到了100%,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达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全民参与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老河口市投资近30万元将食品安全知识和“创食”宣传工作做实、做出成效,每年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开展送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
同时,该市还建立了面积为130 m²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基地,成为湖北省首批26家省级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宣传示范教育基地之一。
老河口市致力于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了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在处理投诉举报工作时,做到了及时受理、及时反馈,回复比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惩戒制度,并将企业诚信纳入社会诚信体系中,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信用分类管理体系、联合奖惩与协同共治体系和市民个人信用管理素质提升方案,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记者胡毅、孙涛、通讯员张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