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空中造楼机”。
▲中交三航局华能苍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首个机位承台浇筑。资料照片
随着中国移动首发上市申请获证监会通过,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即将会师A股。而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18日,A股市场今年已有51家国企实现上市,较去年同期的28家增长82%。具体来看,包括19家中央国有企业,32家地方国有企业。
年终将至,包括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在内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将迎来今年的任务“结算”。那么,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对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70%的改革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接下去重点在哪里?如何确保“铃响交卷”又交出高质量答卷?记者就此展开采访调研。
“清单式”督办 70%任务目标完成向好
记者近日从一些央企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移动三年行动台账任务完结率64%,总体进度86%,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中国建筑105项改革任务已完成56项,占比为53.3%,385项改革举措已完成277项,占比为71.9%;中交三航局三年行动台账任务完结率60%,总体进度79%,预计年内能完成85%的整体任务和进度目标……
事实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个阶段任务明晰。此前,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国资委将坚决打好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明年“七一”前基本完成。
按期完成改革任务,无疑成为国有企业当前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建立三年行动在线督办系统,动态采集改革数据,及时开展数据校验、分析与评估。对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9项重点改革任务进行专项督办,直达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
中国建筑则建立了一套包括“改革清单、考核办法、督办系统、结果运用”在内的考核评估体系。其中集团105项任务分拆节点385个,子企业3706项任务分拆节点10915个。除40家二级子企业外,还将18家骨干三级子企业的改革事项清单制定、改革进度、考核评估全部纳入集团直接管理。
“通过改革设计、改革施工、基层改革延伸等系统性推进的方式,公司建立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责任体系,以月度例会形式动态采集、通报各项改革任务进展,督促相关部门抓紧时间推进。”中交三航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三航局与16家分子公司经理层成员完成有关合同或契约的签订。下一步,将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和向经理层授权等工作。
近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对各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上半年完成情况的评估结果。在全国37个地方中,有15个地方改革力度较大、改革进展较快,评估结果为A级。A级别地方中,还公开列举了湖南的数据,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共确定45项任务,各项改革任务进度均超70%,已全面完成30项,完成率达66.67%。
业内人士指出,总体看来,现阶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在稳步推进。而且在完成国企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同时,一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资产经营业绩也实现了同步增长。如湖南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其省属企业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快中提质。今年前三季度,资产规模持续增大至1.59万亿元,实现营收4996.9亿元、利润总额253.8亿元、净利润212.3亿元,两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8.4%、33.1%、37.7%。
“激发活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主线。”国网能源研究院管理咨询研究所管理创新室主任刘进说,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等系列改革措施,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走出“舒适区” 啃难啃的“硬骨头”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近日表示,当前,绝大部分中央企业和地方都有把握到今年年底总体上完成70%的目标任务。
然而,随着国企改革进入后半程的“深水区”,面临的难度可能也越来越大。翁杰明指出,好改易改的工作大多进展顺利,有的已基本完成,滞后的任务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居安思危,主动走出“舒适区”。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向43家中央企业和10个地方印发了督办函,进一步督促推进国企改革工作。
业内专家指出,国企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特别要注重抓好对本企业、本地区,最关键、最要劲、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任务。
“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都要在各层级国有企业全面落实,不存在无须改革的‘飞地’,更不允许搞‘选择性改革’。”翁杰明认为,三年行动推进到当前,不少改革任务“形”已具备,但“神”还不足。各中央企业、各地在有“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练好内功”,实现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做到“形神兼备”。比如,“前置事项清单”有了之后,要在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检验有没有厘清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与董事会等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有没有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用好“指挥棒” 全面分类考核评估
距离2022年仅有一个多月时间。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对23家中央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抽查,而在2022年一季度,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截至2021年底的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第一次考核,并对地方进行第二次评估。
一家央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将改革重点任务作为硬指标在子企业负责人考核责任书中直接列示,“考核总得分分值幅度为±5分,相当于考核净利润±10亿元。而且还会根据考核总得分排序,分为A、B、C三个等级,原则上A级不超过30%,C级不低于10%。”
近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强化考核评估、狠抓改革实效”方面提出八点核心要求,分别是:要全面对标对表,认真梳理分析自身改革整体进展状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细化完善考核和评估方案;主动前移工作关口,抓紧补齐短板、弥合差距;抓住深层次矛盾和老大难问题,动真碰硬综合施策;推动全面覆盖、层层穿透,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探索创新,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做好“自选动作”;突出经营机制转换,真正实现改革“形神兼备”;实施与经营业绩考核等的刚性挂钩,强化考核和评估结果应用。
业内人士指出,这八个方面的考核评估机制安排,系统的说明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为什么做、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要怎么开展、有哪些用处”等核心问题,用词不多、内容深刻。
知本咨询执行董事张利国认为,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建立的三年行动考核指标体系,并不能百分之百照抄监管要求,监管明确的指标只是最基本考核要求,企业要根据自身三年行动工作台账内容,以及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来充实、细化。
“对国企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向的把握,会引导国有企业走向不同的方向。因此,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考核,是下一步改革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黄泰岩认为,对国有企业应该进行分类考核。如做市场绩效的,就按绩效进行考核;对研发类企业,进行另外一种考核,比如通过五年甚至十年的考核,形成一种长期的研发机制,让国有企业真正沉下心来做研发;对于承担国家职能甚至社会职能的部分国有企业,用政府的做法,甚至用承担社会职能的做法进行考核,而不能单纯用利润与绩效考核。(记者 沈寅飞)
(来源:经济参考报)